忍者ブログ

必ず 越えられる

“世界首都”多面孔重塑自我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コメント

ただいまコメントを受けつけておりません。

“世界首都”多面孔重塑自我

“據悉一位紐約土著、哈佛教授,在倫敦最高的地標、由意大利建築師設計、中東土豪投資的碎片大廈裏發表演說,認為倫敦已然取代戰後一直占據中心地位的紐約,成為新的非官方的世界首都。” 這是一個充滿英式冷幽默的報道,同時也巧妙地呈現出倫敦的與眾不同——敞開胸懷,海納百川。倫敦可能是最包容的城市,人口的八分之七是移民,還票選出了西方國家第一位移民後代穆斯林做市長。包羅萬象的倫敦持續吸引著每年相當於2.5倍其當地人口數目的國際遊客。不一樣的“世界首都”,倫敦,原來你還有這麼多面孔,尖沙咀婚宴場地My Day,坐落于鬧市中心及兼備巿區罕有的戶外歐式證婚場地及英倫清新風格的室內宴會廳。

古典中崛起的現代

倫敦也許是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國際化大都市。有一個很巧妙的比喻是說倫敦是坐落在紐約和羅馬之間的城市。在羅馬懷古,在紐約詠今,而在倫敦兩者可以兼而有之。其實也可以說把紐約裝進羅馬就是倫敦,它古老又蓬勃,鮮活又深刻。

古倫敦是一顆強勁的種子,在歲月的長河中孜孜不倦地汲取著的養分,蔓延成了如今的倫敦,從未衰落。古倫敦別來無恙乎?它變成了現在倫敦的城中城(City of London),是倫敦的老金融城,從聖保羅大教堂和倫敦塔之間僅僅一平方英裏的土地頭頂人均收入全英之首的桂冠。這裏古羅馬的輝煌仍在,在幾千年天災人禍中古城牆和塔防屹立不倒。而與羅馬的今天不同的是,古倫敦的根基並沒有被圈成景點空留遊人如織,而是支撐起當今世界的金融中心,這格調讓徒有鋼筋混凝土和燈紅酒綠的紐約望洋興歎。城中城是倫敦最熱門的景點區之一,它從古至今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倫敦。

你可以在塔山(tower hill)和巴比肯(barbican)地鐵站附近尋找古羅馬的城牆和塔防,在廟地鐵站附近的廟教堂附近尋找神廟的遺址,然後在倫敦博物館看到倫敦的前世今生。此外城中城裏還有很多重量級的文物建築,包括英格蘭銀行、皇家交易所、皇家大法院等,仍然在執行職能並且向公眾開放參觀。除了文物建築的古典美學之外,寸土寸金的倫敦城中城也是世界知名建築師的戰場,現代的高樓大廈此起彼伏,把握世界經濟脈搏的金融界人士衣冠楚楚地遊弋其中。特別推薦紀念碑地鐵站附近的空中花園,除了眾所周知的倫敦眼摩天輪和碎片大廈之外,這裏是360度淩空觀賞倫敦的另一個絕佳去處。它位於地標建築芬教堂街20號大廈的頂層,在玻璃穹頂下是倫敦海拔最高的植物園,免費向公眾開放但要提前3周預定個人分享。

西區的精英氣質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英國知名作家狄更斯如是說。倫敦不僅是富人和顯貴的,雖然身處發達國家早已消除了貧困,但是倫敦仍然是極化的。這與英國是一個社會階層分化鮮明的國家有關,而這種極化恰好造就了倫敦文化的豐富,甚至沖突碰撞,造成一種混搭和撞色的神奇觀感。

不必說倫敦西區代表了英國精英文化的頂峰,吸引著幾乎全部遊客的目光,連倫敦本地人也有“郵編綜合症”,有句話說的是“在倫敦,一個人穿的衣服和戴的手表說明不了什麼,而住址的郵編可以說明一切。”其實不止是郵編,倫敦的西區和東區由不同的社會階層發展出不同的口音,甚至語言。老道的倫敦人可以從你的遣詞造句迅速判斷出你的來路。

這裏有常年免費開放的200多家博物館和美術館,大片的皇家花園,還有經久不衰的音樂劇和戲劇表演。比如英國國寶級的莎士比亞戲劇,演出所在的莎士比亞劇場是按照維多利亞時期的原貌重新修建,有時會碰到將莎翁的經典劇目根據時代熱點改編的特別版演出。在夏天會有5英鎊的站票,無論晴雨演出照常,你可以體驗一下一邊喝啤酒一邊看戲,看到興致來了用手狂拍舞台的感覺。如果是古典音樂愛好者還有每年夏天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舉行的逍遙音樂會(BBC Proms)。逍遙音樂會已經舉辦了100多年,初衷是向大眾推廣古典音樂,因此舞台的布置會特別采用流行的元素,觀眾也不必正裝出席。

東區的街頭文化

那麼倫敦的東區是不是很糟糕呢?也許不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東區和西區的界限到目前為止都是沒有定論的,原因在於它一直在東進。自維多利亞時代開始,倫敦就開始了士紳化。由於社會財富的增加,新興的富人階級需要相應的社區,於是占用原來的貧民區並對其進行升級,使得窮人原住民無力負擔租金而搬走。尤其是二戰後,泰晤士河被治理了,東區的前線也變成了資本新的樂園,這裏有高檔的河景公寓、新的金融城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lf)、千禧穹頂(O2 Arena),還有為東區改造,特別選址在斯特拉特福德(Stratford)修建的倫敦2012奧運會場館。

向想要在東區考察尋求投資機會的朋友們特別推薦乘坐無人駕駛的城市輕軌DLR,運氣好的話可以搶到車頭沒有司機的司機位。無人駕駛的DLR線路也是倫敦地鐵工會例行罷工時少數不受影響的線路,不管你信不信,倫敦地鐵司機的待遇比大學講師的還高。東區成了倫敦各種街頭亞文化的集居地。戰後英國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使社會的弱勢階層可以有完全衣食無憂地生活,然而受到士紳化的影響,階層的固化和壁壘的加深造成了一種絕望,這也許是迸發出東倫敦極具沖擊力的亞文化的原動力。

亞文化人群有各自鮮明的裝束、舉止和用語,代表不同時代的思潮。這是與西倫敦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敏感、反叛、攻擊、諷刺、迷幻。這像一個劇烈反應的社會化學實驗,產出巨大的藝術創造力,其中的另類和先鋒為時尚和流行音樂源源不斷提供著靈感,比如時尚教母薇薇安·威斯特伍德和將她引領上朋克道路的人——她的丈夫、朋克音樂之父馬爾科·姆麥克拉倫。

那麼該怎樣開啟倫敦東區的探索之旅呢?你可以從傳說中周董最愛的潮人前線紅磚巷(Brick Lane)開始。這裏集結了各種古著店和老唱片店,以市集的形式活脫脫地展示出一部英倫時尚和音樂的紀錄片。身著奇裝異服、精靈古怪的年輕人穿梭在街頭巷尾的塗鴉中。西區那永遠的世故得體,永遠的複雜精致遙遠得仿佛是另一個星球。這裏也許會幫你找到心中隱藏的最深的那個自己,狂亂而天真,魯莽而滿足。

PR

コメント

プロフィール

HN:
No Name Ninja
性別:
非公開

P R